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科学研究 > 科研动态 > 正文

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受邀到我院讲学

时间:2025-05-18 16:16:37 来源: 作者: 阅读:

518日上午,应教育科学学院邀请,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在教科院301报告厅做了专题为“科研课题申报的要点与提升——以国家社科基金(教育学)为例”的报告,会议由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何安明教授主持,全体教师及部分研究生、本科生参加了此次会议。

刘教授在报告中阐述课题研究的科学内涵,指出通过解析课题研究的核心特征,梳理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等分类体系,构建起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性认知框架。在选题环节,刘教授强调“题好一半文”的学术共识,提出选题应具备三大核心要素:前沿性与开创性的有机结合、选题来源的科学性、选题定位的精准性。关于课题名称的规范表述,刘教授认为需完整涵盖研究内容、目标对象与研究视角三大要素,做到“三性”统一:表述规范严谨,避免模糊歧义;采用学术化表达,杜绝口语化表述;聚焦具体问题,坚持“小题大做”原则,防止选题过于空泛。在课题申报阶段,刘教授重点解析立项申请书的撰写逻辑,强调需系统呈现五个核心模块:清晰阐明研究缘起与现实意义,精准界定拟解决的核心问题,深入剖析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,详细规划科学可行的研究路径,全面梳理相关前期成果。同时提示研究者注意申报材料的书写规范,严格遵循申报程序要求,确保申报材料的专业性与完整性。报告结束后,与会教师就课题申报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提问,刘济良教授对此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,会议现场气氛热烈。

刘济良,二级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,郑州师范学院原副校长,民盟河南省委原副主委,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(组长),国家社科基金(教育学)评审专家,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专家,教育部小学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,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,河南省优秀专家,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,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,郑州市第六届政府督学,郑州市地方领军人才;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“‘4年职前+6年职后’全职业链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”主持人,国家级一流课程《德育原理》的负责人,首批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《幼儿教师职业道德》主编。主要从事教育哲学、德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。出版《生命教育论》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》等著作34部;在《教育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60篇;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类课题“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新视阈研究”“基于个体生命特性的生命教育研究”等国家级课题5项,省部级课题11项,主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大重点项目10项;作为第一署名人获得省部级奖励20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