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-
教育科学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系列实践活动(二)
时间:2025-07-23 20:13:05 来源: 作者:袁梦悦 聂文双 阅读: 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引领广大青年挺膺担当,以实干投身乡村振兴一线,在基层服务中贡献青春力量,我院积极组织多支实践服务团深入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先烈英魂寄哀思,革命精神续新篇
“薪火相传”小队赴南阳西峡县烈士陵园,悼念革命先烈,参观革命纪念馆,聆听老党员讲述亲身经历,重温革命历史、感悟革命精神。“红途逐梦”队赴郑州二七纪念塔,通过文献、实物、影像及工作人员的讲解深入了解二七罢工历史,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在压迫中奋起、在抗争中坚守的不屈精神,让“二七精神”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认知,强化了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担当。
文遗焕新传古韵,非遗筑情聚同心
“文遗新青年”队与“文润乡土”实践团分别走进郑州河南博物院及淄博琉璃博物馆,实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,通过参与陶器修复、观摩琉璃吹制技艺演示,体会贾湖骨笛等文物承载的文明历史,进一步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。
“文脉薪火”小队在南阳市第二小学开展剪纸、绘画、诗歌朗诵等活动,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,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。后续团队向学校提出“家校联动开展传统节日体验活动”的建议,在实践中探索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。
走访传情凝共识,民族交流促团结
“石榴花开,民族同心”实践队于南阳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活动聚焦民族交流,团队通过海报、组织宣讲以及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、特色技艺与民族美食;实践队也奔赴内蒙古赤峰林西县博物馆,参与玉米贴画非遗创作,让玉米贴画这一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看见,传递民族共生共荣故事。
星火暖童传理念,青年服务践初心
“星火传习”思想队在平顶山市西苑社区开展“童心筑梦,服务暖夏”活动,通过“撕纸游戏”“成语炸弹”等游戏,与社区小朋友进行知识互动,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向孩子们讲述奋斗故事。同时关注社区环境问题,为老人科普环保知识,拉近与社区群众距离,让队员在奉献中深化责任与使命理解。
先锋问需优服务,青春助乡暖夕阳
“乡村振兴先锋”队与“青锋筑美”服务队在南阳、许昌等地乡村开展清洁活动,同时团队成员通过入户调研,关注并收集老人需求、向当地村委服务提出建议,以实际行动彰显青春担当,为乡村振兴助力。
“薪火筑梦”队深入开展乡村养老实践,团队通过播放豫剧、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等满足空巢老人精神需求,同时联合市区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设“巡诊日”“取药代办”等服务,以“精准服务+长效机制”为乡村养老探路;“同心助乡队”在郑州市开展“情暖桑榆,爱伴夕阳”活动,在社区打造“爱老助老”阵地,科普健康知识、办故事分享会,传递尊老爱老精神,诠释青春担当。
编辑:袁梦悦 聂文双 审核:杨艺卓